行业动态 | 首页 > 行业动态 |
---|
为向国际中文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带领国际中文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进步,“中文前沿”专栏课程已正式上线。专栏第一辑“国际中文教育创新理念与教学实践”将立足真实的国际中文课堂,深度剖析探讨偏误分析理论、教学互动理论、场域理论的内涵与外延,赋能教师自主学习、夯实教师专业基础,为国际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文课堂实践方法与实操建议。
“中文前沿”专栏周期性开放,每期6节,于每周三晚19:30-21:00进行,全勤参与专栏课程(含观看回放)可申请《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继续教育线下课程8学分。
汉字教学是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汉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困扰着汉语学习者......
汉字真的这么难吗?
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该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设计课堂教学?
6月28日(周三)19:30-21:00,郑巧斐老师将带来专栏第二节课程“基于认知心理的汉字教学”,带领大家共同探究汉字与汉字教学的奥秘。
开课前,先让我们与郑老师面对面,跟着小C来提前一探究竟吧~
小C:汉字教学需要了解什么?
汉字作为汉语的要素之一,在教学中,老师们通常能够意识到了解汉字特点的重要性,但往往对学生的汉字认知心理所知不多。要教好汉字,老师既要掌握汉字的义理,也要了解学生的汉字认知心理。
小C:为什么要了解汉字的认知心理?
汉字的认知心理是大脑认知汉字的过程,学习者习得汉字书写与习得汉字音、义的过程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学中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小C:基于认知心理,什么样的教学会更有助于汉字学习?
汉字的有效教学形式有很多,讲有义理的汉字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名”是一个会意字,教学中可以把它拆成“夕”和“口”两部分。“夕”是指黄昏,“口”是指自己。在生产力不是那么发达的古代,到了晚上,人们没有照明工具,为了让对方知道、识别自己,必须找个称呼来表示自己,这就是“名”(“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解字》”)。
对于上面的问题,你是否都有答案呢?你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呢?
扫描下方第二节课程详情页二维码加入课程,郑巧老师将带领我们深入探讨基于认知心理的汉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相信大家定会有所收获,6月28日晚19:30,直播间见!
扫描下方专栏详情页二维码加入专栏会员,畅学6节精彩课程,9月1日前拼团立享39元/节福利价,更多精彩课程等你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