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报名 | 首页 > 正在报名 |
---|
为帮助国际中文教师与时俱进,了解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教学的前沿成果和创新价值,掌握人工智能(AI)技术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能,汉考国际与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将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和12月1日(星期日)举办《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示范应用”云端研讨会。本次会议特邀中新两地人工智能专家教授和一线资深教师,就AI赋能于国际中文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进行分享和应用示范。
为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我们对演讲嘉宾陈向东教授和周勇副教授做了以下书面采访。
大模型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审核与跨文化转换
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陈向东教授
小C:陈老师好!我们知道您演讲的主题是“跨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流---大模型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首先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运用AI进行语言教材生成的同时,进行文化审核与跨文化转换,这在国际中文教学领域是一个创新研究成果吧?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陈老师: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将其运用到国际中文教材的生成和跨文化转换,是一个有创意的尝试。这个研究不仅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也能够提高学习材料的编写效率。
说实话,我本身是做教育技术研究的,甚至属于偏理论研究这一类,之前和国际中文教育,甚至语言教学都没什么交集。这个研究项目是在和周勇老师聊天时意外碰撞出来的想法。没想到经过尝试,做下来效果特别好,也算是无心插柳吧。这件事我有两方面的体会:第一个就是跨学科交流真的特别重要。我跟周老师是不同领域的,但一聊起来,还真就碰撞出了新火花。多跟不同领域的同行交流,可能会激发出新想法。第二个是关于人工智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我感觉到大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潜力实在太大了。现在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创新的可能。
小C:基于 AIGC 的国际中文分级阅读系统,如何确保在文化审核与跨文化转换过程中不丢失中文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陈老师: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很复杂。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只能谈谈个人的粗浅想法。不过首先我想说明一下,虽然我用了"文化审视"这个词,但这个说法可能不够准确,我也不太喜欢这个词。我真正想表达的是,如何确保学习材料在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读者时,既避免文化冒犯,也不会产生隐含的歧义。
说实话,这个问题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翻译的困境"。有种观点说"翻译即背叛",意思是文化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失真或缺失。这个问题在用AI进行跨文化转换时当然也会同样存在。由于大模型训练数据的局限性、技术架构的特点,再加上多元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在进行文化转换时,确实难以完全保留原有的文化意蕴。不过换个角度想,就算是现代的中国人,对古汉语中蕴含的很多文化内涵不也常常难以完全理解。我们当然希望在进行跨文化转换时,尽可能让国际读者感受到中文的独特魅力。不过我觉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理解和诠释,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对话。毕竟,文化的传播和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系统中,文化转换过程是采用智能体对话的形式,这更符合人际之际的交流。
我不是跨文化研究的专家,这些想法可能不够专业,但我认为对于任何语言和文化来说,接触是理解的第一步,只有先接触才可能产生更深的感悟,甚至发展出热爱。我们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更容易地接触和了解中文与中华文化。
小C:如果大语言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文化背景的虚拟学生进行中文学习交流,会给现实中的国际中文教育带来哪些影响?
陈老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大语言模型模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很可能会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一些重大的变革。例如,它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的创新。传统的纸质教材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智能化、交互式的学习系统。这些系统不仅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动态调整内容,还可能产生完全新形态的教材,比如能够实时响应学习者需求的智能教材。当然,这项技术可能催生出全新的学习方式。比如通过类似"黑神话悟空"这样的游戏化场景,学习者不仅能学习语言,还能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这种学习方式会让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最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可能让国际中文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真正成为现实。AI可以根据每个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学习特点和进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反馈。这意味着教学的组织形式可能会发生改变,国际中文教学会转向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当然,这些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但我认为这些创新一定会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再次说明一下,我既不从事专业的跨文化研究,也不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专家,我只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参与了一件有意思的工作,并且和大家聊聊我自己工作过程的一些想法。谢谢您的采访。
智能中文分级阅读与定级测评:开启中文个性化学习的无限可能
访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副主任 周勇副教授
小C:周老师好!我们知道您演讲的主题是“智能中文分级阅读和中文水平定级测评”。首先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生成式中文分级阅读如何平衡个性化需求与整体教育目标的关系?即个性化阅读材料如何在满足个体学习者兴趣的同时,如何确保不偏离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标准?
周老师:(1)与用户需求适配的内容生成: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生成,但要兼顾这些材料涵盖相应等级的语言要求,并融入一定的文化知识。例如,可以将学习者喜欢的主题(如美食、自然、科技)与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词汇结合,生成相关的内容。同样的,我们的案例中也提示了用户需要的主题,同时分析了生成内容的语言水平要求。分析结果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判断生成材料和教学目标的适配度。
(2)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习者在阅读后提供反馈,以便不断优化个性化材料。我们的系统开发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用户的反馈有助于系统自我改进。
小C:在智能中文分级阅读和中文水平定级测评的结合中,如何建立一个动态的反馈循环,以持续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提升教学效果?
周老师:我们的策略是将工具集成在一个智能化的综合平台上,实现一个动态的反馈循环,以持续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路径,提升教学效果。
(1)实时数据收集:通过智能系统,持续收集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包括阅读进度、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学习者的互动记录、测评结果以及评测报告等。这个需要集成化的智能综合平台支持上述功能。
(2)智能分析与反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学习者的强项和薄弱环节。基于这些分析,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反馈,向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这个同样依赖于集成化的智能综合平台。
(3)自适应学习: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展和需求,推荐新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
(4)教师的介入与指导:教师也要参与到反馈循环中,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他们可以为学习者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并帮助学习者理解反馈内容。
小C:“智能中文分级阅读和中文水平定级测试”这个项目是国际中文教师所期盼的,现在是否已经可以上线使用?或者什么时候可以上线使用?
周老师:我们的中文水平定级测试系统已经在华东师大内部使用了3年,目前主要用于学校内部留学生入学定级评测。要大规模开放需要在更多用户场景下对模型进行微调。智能中文分级阅读完成了原型开发,需要在一定规模的试用下进行微调,并进一步完成工程化开发,完善UI(用户界面),以满足实际用户需求。
结 语
未来已来!本次会议旨在帮助国际中文教师,探索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把握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体验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示范,提升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实操技能。期待您的参与。
详细会议通知,请点击查看: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应用示范”云端研讨会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 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应用示范”云端研讨会 (2号通知)